查看原文
其他

日本当年为啥和美国爸爸翻了脸

小声比比的饭爷 炒股拌饭 2021-03-21

点击上方蓝字炒股拌饭,关注了解更多精彩

前些年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各种媒体渲染,很多人总觉得美国担负着维护世界正义的职责。
很多人也对抗日战争时期的美国人印象特别好,总觉得老美给我们帮了很大忙。
最搞笑的是曾经还看到有人问过个奇怪问题:“如果没有美国的参战支援和帮助,二战时日本会击垮中国吗?”
这完全是扯淡嘛,国家之间讲的从来都是利益,哪有那么多情怀和帮助好讲。
近代史上除了大家熟悉的黑人总统曼德拉,哪个政治家都不会这么小清新。
读过真实历史的应该都知道,如果把上面的问题换个角度,可能会更准确。
比如说没有美国提供物资支持,日本对华的侵略战争能打几年?
或者是如果没有美国保障日本后勤,日本有没有发动侵华战争的可能。

要知道二战里如果没有老美帮忙,日本就不会这么丧心病狂地侵略中国,也不会对中国造成这么大的威胁和损害。


01 日本侵华美国扮演了什么角色

很多人都知道抗日战争时期,欧美很多国家都对中国曾经有所支持。

但多数人却不知道,早在二十世纪初,日本和美国以及欧洲列强国家的贸易伙伴关系就已经建立。

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日本输入了大量的军事资源,满足日军的后勤需求,这成为支持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先决条件。

1931年日本发动918事变,侵占中国东北,标志着日本侵华战争正式开始。

在918之前,美国和日本就已经是最大的合作伙伴和贸易伙伴,基本两个国家是穿一条裤子的。

不过这里我们虽然是受害者,但确实也没办法谴责别人什么。站在美国的角度,人家就是做生意赚钱。

战争打成什么样人家不关心,打的厉害才有生意做嘛。就像让子弹飞那句经典台词说的一样:

从1931年918事变到1932年底,美国向日本提供了1.81亿美元的军火。
美国总统胡佛甚至以同情的态度,看待日本人入侵东北。
胡佛说:“日本人也不是没有道理。我们和他们的友谊,是由来已久的根深蒂固的,我们应该友好的考虑日本的处境。”
胡佛政府表现出来的态度,让杜邦家族很快和三井化学签订了军火协议。
美国人齐尔格写的《杜邦在尼龙幕后》曾经提到过:三井化学通过交付90多万美元,换取杜邦公司氨炸药的技术配方。
这是一种比较快速廉价的炸药制作方法,美国国务院私下对杜邦公司的这笔买卖表示完全赞同。
除去杜邦,美国各大财团对中日开战也是乐见其成。要是世界都和平了,那杀人的机器卖给谁去?大萧条本来就订单不足。
所以当时站在日本背后驱动战争机器的,都是响当当的美国财团。杜邦、JP摩根、埃克森美孚等等数不胜数。
后面日本侵华战争所需的石油、橡胶、钢铁乃至大米这些物资,也都是从英美控制的财团或者殖民地购买。
尤其是石油橡胶钢铁这种必须的军用物资,美国出口几乎占到了日本进口量的80%以上。
1937年“七七事变”,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时候,美国这个后勤部长更是大卖特卖发战争财。
据日本官方统计,仅1937年上半年日本就从美国进口钢铁130万吨。
七七事变”后的一年内,美国运往日本的军事战略物资竟占日本全部销耗的92%。
可以说在日本侵略中国每打出的十颗子弹,就有九颗是美国物资造的。
1937年9月,美国终于宣布禁止用美国船只装载武器和军用设备出口,不过也是做样子的。
因为这个规定看似中立公平,等于是宣布不用美国船只为交战任何一方提供军火运输服务。
意思就是站在中立位置,谁也不帮谁嘛。
但仔细想想就知道,这规定是为拥有强大海军的日本量身定制的。
二战时期日本海军排水量世界第三,仅次于英美,掌握着中日海域的制海权。
当时的中国可以说根本没有海军,也就没办法在海上拦截日本船只的军火运输。
这等于是日本派船去美国,装载武器和军用装备等战略物资以后运到中国战场,完全是畅通无阻的嘛。
更好笑的是当时老美有个中立法,规定不能向交战国出售武器。但事实上这也只是限制了中国。
因为日本根本不会购买美国的武器,因为两边武器弹药制式口径都不一样。
日本要是买了美国武器,很容易没有弹药保障。哪个国家会傻到把战争期间的弹药供给命脉捏在别人手里。
而且日本国内的经济情况也不允许它大量外购武器弹药,自己生产才是最经济的。
可中国早期打仗需要的大多数武器弹药却都是买的,因为民国工业生产能力差啊。
后期日本海军封锁了中国海岸,才被迫把之前的购买弹药转成生产弹药为主。
更有意思的是1937年11月,在布鲁塞尔举行的华盛顿条约缔约国会议上,各国讨论了远东局势。
这里面英美中法都参加了会议,日本和德国拒绝出席会议。
中国代表团在会上提出对侵略者进行经济制裁,和给予中国援助的建议。
如果国际联盟(也就是现在的联合国),所有会员国都对日本实施经济制裁。
这也是一种制止侵略者非常好的手段,就像现在美国到处搞经济制裁道理一样嘛。
因为日本大部分原料进口来自海外,大约四分之三来自英美、荷兰、印尼、法国和印度支那。
其中重要战略原料,如铁砂、铅、锡、锰之类几乎完全依靠从英国、美国、和荷兰输入。
不过中国提议被其他国家拒绝了。
对这些西方国家来说,他们正处在大萧条之中,出口赚钱保就业远比制止侵略重要的多。
你们国家打仗关我们什么事儿,我们只是卖武器和原材料赚钱,而已。
这里面只有美国最终象征性的表示了下,在1938年7月1日发表了著名的“道义禁运”
道义禁运是说:美国国务院通知本国飞机公司,美国政府不同意他们把飞机和零件出售给正在狂轰烂炸的国家。
为啥说这玩意是象征性的呢?1937年,美国出售给日本的飞机总价值是248.4万美元。
实行道义禁运以后的1938年,美国售给日本的飞机总价值增加到1745.4万美元,一下子增加了七八倍。
现在大家都觉得老美是暴脾气吧,哪个国家不服就会揍谁。
不过当时为了维护和日本的贸易伙伴关系,美国人表现了惊人的忍耐力。
1938年12月12日,侵华日军在南京江面击沉了美国帕内号,造成美国七十多人死亡。
这个事儿现在看起来不得了吧。当时美国人大事化小,一如既往的继续给日本提供贷款和出售战略物资。
在这个阶段给中国支持最多的是苏联,不过这钱也不白给的,是贷款给中国购买苏联武器。
1938年这一年,苏联提供了1亿美元的贷款给中国购买苏联武器。
同样在1938年,美国人给了日本1.25亿美元的借款和信贷,用来购买美国的机床和战略物资。这些物资和贷款,进一步强化了日本侵华的战争机器。
卡顿在《美国史》里曾经记载:“维持日本战争机器运转的一半以上的原料,特别是铁、钢和石油,都是从美国获得的”
不光是美国人自己,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《陶行知日志》里,也统计过1937年西方列强运往日本的战略物资。
运往日本的战略物资里,美国占54.4%,英国占17.5%,德国占3.8%。
分类来说,美国所占比例分别是:铜92.9%,各种油料60.5%,汽车及零件91.2%,钢铁百分之59.7%,铸铁41.6%,各种机械、发动机百分之48.5%。
陶行知日志
所以陶行知离开美国的时候,在临别演说里专门讲过:
”我回国参加抗战去了。如果有一天我被日本炸弹炸死,请你们不要忘记,我身体的54.4%是被你们美国炸死的。”
说起来美国老百姓真还是蛮善良的,在1938年洛杉矶的五千人集会上,国会议员Scott说:
“请大家记着,日本在中国杀死一百万人的时候,有五十四万四千是美国帮凶而杀死的。凡不愿做帮凶的人请站起来!”
当时全场一致起立,表示禁运决心。
不过民众的决心,并不能改变美国政府的态度。当时不少拒绝给日本搞运输的海员,都被警察拘留过。
那本《陶行知日志》里,也讲过关于这段禁运和拘留的事儿。
(运废钢铁去日本的)挪威货船起航,有十七名海员拒绝去日本,被德克萨斯州行政司法长官拘留。
陶行知日志

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,除了美国还有哪国,能胜任日本侵略中国的优秀后勤部长?

如果统计一下可以看出,1931年至1945年日本侵略中国的十四年间。

前十年就是因为美国大卖特卖军用战略物资给日本,战争才能持续下去。

不过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,你还真没办法指责老美。我只是卖个物资,又没有搞侵略,有钱不赚王八蛋嘛。

这种战争生意直到现在几个军火大国也一直在做,只不过生意场换到了非洲。

比如给非洲那边战乱国的政府军卖坦克,反政府武装卖反坦克导弹。

之后再给政府军提供坦克加强装甲,反政府军提供升级版反坦克导弹,两头赚钱。

你看,虽然这么多年时间过去了,但是世界运行的底层规律和逻辑却从来没变过。

世界一直是在丛林法则下运行的,除了自己国家强大,别国没人关心你的死活。

你这边想的是打仗生灵涂炭,国外军工集团想的是怎么让你们打激烈点,两头卖武器搞装备升级才能赚更多的钱嘛。


02 两边为啥翻脸了
直到1940年之前,美国都在不断加大输入日本的军工物资,大发中日战争财。
1939年,美国输入日本的军用物资1.869亿美元,占这一年美国对日全部出口的86%。
1940年,美国输至日本的军用物资达1.9亿美元,约占美国对日本全部输出额84%。
如果统计1937年到1940年,美国输送到日本物资总额共9.867亿美元,其中军用物资占了其中7.039亿美元。
大家都知道1941年美国和日本突然翻了脸,珍珠港就是这一年被日本人炸掉的。
为啥1940年还是亲密贸易伙伴的美日两个国家,后面突然翻脸了呢?
因为日军在1939年开始占领海南岛之后的一系列动作,已经严重威胁到英美利益。
后续可能带来的潜在损失,已经远远大于卖给日本物资能获取的好处。

之前英美列强之所以给日本支持,一方面是大萧条期间维持出口市场的需要,另一方面是打击苏联这个红色政权的需要。

英美非常希望推动日本北上进攻苏联,借刀杀人削弱苏联的红色政权。
苏联远东地区恰好也有日本战争所需的石油,双方开始可以说是一拍即合。
而且二战期间日本国内一直也是有北上和南下两派之争的,本质目的都是为了夺取战争所需的物资。
北上说的是进攻苏联,夺取远东西伯利亚油田。南下说的是进攻英美在南洋的殖民地,那边也有橡胶和油田。
主张北上的是日本陆军,这里面最出名的就是大家熟悉的关东军和陆军军部的东条英机。
主张南下的是日本海军,海军可能可能大家不太熟悉,但是山本五十六这个海军负责人多数人一定听过。
为啥争执这么厉害呢?
因为在中日战争中,日本海军除了在淞沪会战发挥了一些作用,在后面的几次大型会战中只能在一边当看客。
这对拥有强大海军的日本来说,是极大的战略浪费,也是不可容忍的。
日本陆军战果和军功不断,可当时世界排名第二的日本海军,在战争中只能旁观。
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,就意味着日本海军将会错过这次历史大战。这对急于建功立业的海军少壮派来说,根本无法接受。
所以虽然大家的目标都是抢资源,但北上南下之争,本质是日本陆军和海军的利益分配和军功之争。
陆军一派主张坚决北上,和德国东西夹击苏联,控制亚洲大陆。
海军主张南下,占领东南亚以后,夺取足够的橡胶、原油等战略物资,然后调头向东和西方在太平洋决战。
因为两边争执不下,1939年海军和陆军都开始为动手各自做准备了。
海军攻占海南岛作为南下基地,陆军则开始北上进攻苏联远东军。
1939年2月,日军海军南下占领海南岛,成为日本向东南亚推进的基地。
为此在1939年6月,美国甚至宣布1911年开始日美通商条约会从1940年1月开始被废除。
不过直到1940年7月,罗斯福才开始对供应日本的石油和废钢实行许可证制度。
这个许可证制度起到的作用并不大,这期间美国财团甚至加速了对日出口速度。
1940年8月一个月发出的对日出口许可证数量,比前七个月总和还多。
甚至直到1941年,美国给日军飞机汽油的供给,都是源源不断。
1941年头3个月,美国卖给日本的飞机汽油比1940年同一时期要多131%。”(《现代国际关系史》661、662)
直到1941年7月之后,美国才宣布对日石油禁运,因为日本政府已经没钱了。
美国人选择禁运的时间点非常巧妙,根据美国驻日本大使回忆录记载:
1941年10月,日本可以利用的外汇总数约为2万德国马克,需要付外汇的契约到期时,日本政府势必拖欠。
同样是1939年5月,日军陆军北上对苏联发动了著名的诺门坎战役,双方都投入大兵团作战。
诺门坎战役的前因后果未来有机会再说,但这次不起眼的战役改变了二战版图却是不争的事实。
日本陆军最精锐部队关东军在战役中的惨败,让日本军部中的陆军对苏强硬派几乎完全失势。
日本方面觉得自己的陆军和苏联远东军实力差距极大,主张南下的近卫内阁在就任首相以后,曾对盟友德国驻日本大使讲过:
“日本通过诺门罕冲突了解到苏军实力,日本要在技术、装备、机械化方面达到苏军水平最少还需要两年。”“北进计划”不可能实现,日本只有实行“南进计划”。
诺门坎战役的失败,打掉了日本人北上的念头,转而开始加速南下。
1940年7月2日,日本御前会议宣布了“加速南进”的政策。
1940年7月18日,日本首相近卫改组内阁,力主进攻苏联的松岗被免去外相职务。
1940年7月24日,日军开进法属印度支那南部,也就是现在的越南老挝柬埔寨位置。
这些动作都表明日本已经放弃北攻苏联,转而开始南进东南亚。
当时苏德战争刚刚开始,罗斯福本来盼着日军北上能和德国夹击苏联,没想到冲着自己地盘来了。
日本开始南下让美国意识到,自己企图通过纵容支持日本侵华,让日本北攻苏联的战略失败了。
我们前面说过,诺门坎战役之前,苏联是世界上唯一对中国直接援助的国家。
其实也是因为大国博弈的战略需要,并不是什么所谓的道义支持。
从苏联的角度讲,它希望自己在欧洲战场万一和德国发生冲突,中国战场这边能牵制日本。
别正面战场和德国打的如火如荼,远东这边又被日本人偷了屁股,那就是两头着火了。
所以从1938到1942年间,苏联向国民政府提供了大量军事援助和3笔巨额贷款。
后面军事和贷款援助为啥停了呢?因为《苏德互不侵犯条约》签订了,来自德国的威胁暂时消除了。
当日本失去利用价值之后,美国不再对日妥协退让了。原来掩饰的美日矛盾浮上台面,再不需要掩饰
这里面最明显态度转折是赫尔协议,前后只差了半年,态度就已经发生急剧变化。
1941年4月,日本驻美大使和美国国务卿赫尔达成《日美谅解方案》,美国人提出的条件是
一、日美两国共同保障太平洋地区安定,美国保障日本能源和资源供给;(也就是日美共同主导太平洋地区)
二、美国承认满洲国
三、日本从中国撤军,中国不赔款,但要继续门户开放政策。
四、美国劝说蒋介石和汪伪政权合一
五、日军不得向西南太平洋方向诉诸武力
六、日本不履行跟德、意三国同盟条约中的一些军事义务。
美国当时的条件,对日本还是十分宽容的,只是要求恢复到七七事变之前的状态。
这个阶段美国的态度是:只要求日本撤军,但承认日本侵华既成事实。
谅解方案甚至承认了伪满洲国作为交换,试图阻止日本继续南进。
这其实也是在帮助深陷中国战场,经济濒临崩溃的日本解套。
但是日本方面以陆军首相东条英机为首的军部,坚决反对撤军。
1941年7月,日军开始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南部,严重威胁到欧美在南洋的殖民地。
1941年7月25日,美国政府宣布冻结日本在美资产并对日本贸易实施石油禁运。
随后,英国和荷属印尼宣布了类似措施,这时候日本和西方关系开始急剧恶化。
要知道九一八之后的近10年里,美国一直对日本侵华奉行纵容支持的政策。

直到1941年中期,也就是二战爆发20个月后,美国才终止了从9.18以后一直实施的纵容支持日本侵华的政策。

转而对日进行经济制裁,并且开始对日进行作战准备。

态度转变的原因:一方面是日军南下侵犯了美国利益;一方面是日本人已经没钱了,没法从他们那边赚取利润了。

这个世界国与国关系这么现实么?是的,一直都是这样。

这时候美国人开始支援中国了,大家熟悉的陈纳德飞虎队成立了。
“1941年7月中旬,陈纳德回到中国时,已有68架飞机、110名飞行员、150名机械师和其他一些后勤人员到达中国。
1941年8月1日,蒋介石发布命令,正式成立中国空军美国志愿大队”。 
1941年11月,美国国务卿赫尔对日谈判态度也转而变得十分强硬,向日本提交了《赫尔备忘录》。
要求日本无条件退出中国和印度支那,除去重庆政权,不支持中国任何其他政府和政权。
后面日本之所以下决心和老美完全撕破脸,和赫尔备忘录有很大关系,这等于是要求日本自日俄战争以后的利益全部放弃。
美国军方知道赫尔的条件之后,都要求前线随时做好美日战争爆发的准备。
1941年12月7日,也就是美国人提出备忘录不到一个月,珍珠港遭到日军突袭。
很多人奇怪为啥美日会从最早的盟友关系走到闹翻这一步?
其实道理也很简单,都是因为各自的利益。
美国人的打算是让日本人打苏联,日本不但放弃了北上进攻苏联。
甚至为争夺战略资源开始南下,盯上了英美在东南亚的殖民地。
美国借着控制日本经济生命线,要求日本收手,并吐出日俄战争以来的所有收益。
想不受美国人束缚,战略资源就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啊。手里没有资源,狗链子永远被美国拴着。
对美国来说,对付日本太简单了。
只要在东南亚用潜艇把日本运油船全打掉,日本的空军海军和陆军机械化部队都会变成废铁。
如果日本海军放着珍珠港的美国太平洋舰队不管,直接去打东南亚。
美国珍珠港的太平洋舰队可以直捣日本本土,这是不可接受的。
所以炸掉珍珠港的美国太平洋舰队,就成了必然的选择。
日本就这么和美国爸爸翻了脸。
只是日本人低估了美国佬参战的决心,和当年美国人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。
更没有料到美国在太平洋舰队被日本重创后仅仅一年,就重建了一只更强大的舰队
日本更没想到的是,因为招惹美国佬参战,自己最后还挨了两颗原子弹。

03 国家之间到底啥关系
以前每次周边出点啥破事儿,很多人都会有个奇怪的论调:说周围怎么这么不太平,我们要反思下,这么多年为啥都交不到啥国家做铁杆朋友。
国家之间用朋友来衡量关系,是最最弱智的事儿。咱们上面讲的抗日战争,其实很能体现国与国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。
抗战爆发初期中国唯一的外援是苏联,给贷款给军援乃至派飞行员参战,
苏联空军飞行员当时甚至亲自驾驶战斗机,上天和日本人直接交战。
但到了1945年,苏联已经开始策划中国边境的暴动了,试图把中国新疆分裂出去,国民党几个军官就死在苏联人手里。
美国人在抗战开始的时候是日本人总后勤,没有美国人日本人根本没办法继续侵华。
当时美国人的想法是养着日本人这个亚洲狼,让它们北上去搞苏联。
后面美日珍珠港决裂之后,1944年中美开始协同作战揍日本人了。
常德保卫战里面日军飞机根本没法起飞,都被美国飞行员击落了。
这里面每个阶段大家帮你或者揍你都是因为利益,不是因为哪个国家看你长得好看或者看不惯欺压弱小。
英国首相迪斯雷利有句名言:“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,只有永远的利益。”
总是拿着友谊去衡量国与国关系,还动不动就说哪个国家对自己更好,那你的脑子和见识也就那样了。
以前总看到有些神经病说什么抗日战争胜利,我们应该感谢谁谁谁的帮助。有人说苏联,有人说美国,两边还经常争论不休。
要我说最该感谢的不是这些心怀鬼胎的帮助,而是自强不息和流血牺牲的中国人自己。
成年人不要想着谁能给你当救世主,能救你的永远只有你自己。

全文完!感谢观看,如果喜欢请点在看,或者分享到朋友圈。

延伸阅读:

一个大变革要来了
警惕期房烂尾风险
通胀以后就是债务崩塌
房地产咋就成了威胁金融安全的灰犀牛
日军侵华战争史就是一部经济危机史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